金属构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导致尺寸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余应力,目前普遍采用热时效和传统振动时效(即亚共振时效)消除余应力。每吨工件热时效费用至少500元,消耗180千克标准煤,排放410千克二氧化碳和13千克二氧化硫。这样一个成本高、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传统工艺竟然沿用至今。而传统振动时效噪音大、振型单一、效果欠佳、处理范围受限、操作繁琐、操作者需有丰富的工艺经验,特别对于高刚性、高固有频率的工件更是传统振动时效的禁区。
残余应力
§2.1残余应力分类
在各种金属构件加工制造过程中,构件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残余应力。生产过程中应力产生主要工艺分为:铸造残余应力、焊接残余应力、压力加工残余应力、切削加工残余应力、热处理残余应力、镀层残余应力、表面硬化处理残余应力、校直残余应力等。
§2.2残余应力的产生
各种机械加工一如铸造、切削、焊接、热处理、装配等都会使工件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从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来讲,可分成如下几类:
1. 由于机械加工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2. 由于温度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热塑性变形或相变作用引起的不均匀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残余应力。
3. 由于装配公差产生的残余应力。
此外还有化学变化等多种原因都可产生残余应力。
由于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不同,因此构建内残余应力的分布和良知也不相同。某点的终残余应力的量值,是由各种原因产生的残余应力的综合值。
现将产生残余应力的几种主要原因的力学模型分述如下。
一、 机械加工引起的残余应力
这是金属构件在加工中易产生的残余应力。当施加外力时,物体的一部分出现塑性变形,卸载后,塑性变形部分限制了与其相邻部分变形的恢复,因而出现了残余应力。
这种由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在很多加工工艺中均会出现,如锻压、切削、冷拨、冷弯等等。这种残余应力往往是很大的。
二、 温度不均匀引起的残余应力
大多数金属都不是纯弹性或纯塑性材料,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塑性至弹性的转变。以铸铁件和碳钢焊接件为例;无论是铸造和焊接均需要将构件加热到800℃以上。加工后放在自然温度环境中,构件都要经过这个塑性—弹性转变温度区间700---400℃,由于构件冷却是从外到内的,就会产生外部成弹性温度区间,而构件内部还处在塑性温度区间,通俗的讲就是构件外部已经固化,而内部因为继续冷却而收缩,构件外部不让其收缩产生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工艺
振动时效处理过程是将激振器刚性夹持在被处理工件的适当位置,首先根据零件大小,形状和加持情况来调节激振频率,使零件在其固有频率下进行共振,然后根据零件所需动应力或振幅的大小来调节激振力。零件的振动状态和动应力,可用测量振动和应力的仪表来检测。通常将感受元件(加速度计或速度计)接于被振物体上,振动时,感受元件把接收到得振动信号送往测试仪表,经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并指示出各种所需的参数值。振动状态的主要指示参数是振幅、频率和振型。振动状态和激振力的控制是通过控制激振器的控制装置来实现的。它能调节激振力、激振频率和振动时间。被处理零件在所需频率和振动强度下振动一段时间后,振动时效即告结束。
这个工艺过程一般为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振动时效的原理
国内外大量的应用实例证明,振动时效对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稳定工件的尺寸精度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对振动时效的机理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从宏观角度分析,振动时效使零件产生塑性变形,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无意识导致零件尺寸精度稳定的基本原因。从分析残余应力松弛和零件变形中可知,残余应力的存在及其不稳定性造成了应力松弛和再分布,使零件发生塑性变形。故通常采用热时效方法以消除和降低残余应力,特别是危险的峰值应力。振动时效同样可以降低残余应力。零件在振动处理后残余应力通常可降低30~55﹪,同时也使峰值应力降低,使应力分布均匀化。
除残余应力值外,决定零件尺寸稳定性的另一种重要因素是松弛刚性,或零件的抗变形能力。
有时虽然零件具有较大的残余应力,但因其抗变形能力强,而不致造成大的变形。在这一方面,振动时效同样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由振动时效的加载实验结果可知,振动时效件的抗变形能力不仅**未经时效的零件,也**经热时效处理的零件。通过振动而使材料得到强化,使零件的尺寸精度达到稳定。
从微观方面分析,振动时效可视为一种以循环载荷的形式施加于零件上的一种附加动应力。众所周知,工程上采用的材料都不是理想的弹性体,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微观缺陷。铸铁中更是存在着大量形状各异的切割金属基体得石墨。故而无论是钢、铸铁或其他金属,其中的微观缺陷附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当受到振动时,施加于零件上的交变应力与零件中的残余应力叠加。当应力叠加的结果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在应力集中严重的部位就会**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降低了该处残余应力峰值,并强化了金属机体。而后,振动又在一些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上产生同样作用,直至振动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的代数和不能引起任何部位的塑性性别为止,此时,振动便不再产生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及强化金属作用。上述解释已由大量的试验加以证明。
此外,我更主张从错位、晶格滑移等金属学理论上去解释振动时效机理。其主要观点是振动时效处理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在工件的共振状态下,给工件的每一部位(从微观角度说是工件里的每一个微观晶格)施加一定的动能量,如果施加的这个能量值与微观组织本身原有的能量值(残余应力本身是一种势能)之和,足以克服微观组织周围的井势(也可以说是对恢复平衡的束缚力),则微观区域必然会产生塑性变形,使产生残余应力的歪曲晶格得以慢慢地回复平衡状态,使应力集中处地位错得以滑移并重新钉扎,达到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的目的。对于残余应力集中的地方,残余应力值较大,其微观组织本身所具有的回复平衡状态的势能值也较大,所以,此处的残余应力在震动处理过程中消除的就越多。只有从这一观点上才能解释通许多用种观点所解释不通的一些现象,比如:在振动处理过程中我们只需施加一个方向的主动应力,就能消除包括垂直主动应力方向上的所有残余应力等
残余应力对构件变形的影响
残余应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应力状态。当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应力与残余应力相互作用,使某些局部呈现塑性变形,截面内应力重新分析,当外力作用去除时整个构件将要发生变形。所以残余应力明显的影响着加工后的构件的精度。这也是机械和工程部门关心的问题之一。
实践已证明,具有表面拉伸残余应力的构件其尺寸稳定性远远不如具有表面压缩残余应力的构件尺寸稳定性好。
残余应力对构件变形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件抗静、动荷载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是荷载卸除后变形的恢复能力。残余应力在这两个方面对构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消除这些影响的有效方法。
§2.33残余应力对金属脆性破坏的影响
脆性破坏是构建在几乎不存在塑性变形情况下的突然开裂。它在温度突然下降或变形速度突然上升的情况下易发生。这是塑性变形处于压抑状态,如在突然受到较大的作用应力等原因,就易于发生存型断裂破坏。残余应力是作为初始应力存在于构件内,特别是拉伸残余应力与作用拉应力叠加而加速了脆性破坏。
有关文献中做了残余应力对脆性破坏的影响实验,吧76×91cm、厚2cm的软钢板对焊起来。在焊缝处沿结合方向的残余应力是接近焊接金属屈服极限的拉应力。
将焊好的试件的一部分作退货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再与未经退火处理的试件一起放在-13℃下冷却,发现经退火处理的时间未出现裂纹,而没退火的试件即使在无外力作用下也出现了脆性裂纹。分析其原因是在温度的快速下降时,材料塑性下降所引起的脆性破坏。
有关文献中也给出类似的实验,并得出结论:残余应力与开裂有直接关系,且产生的裂纹全都是存在于拉伸残余应力范围内。可见残余应力不仅直接影响到裂纹的扩展,而且降低了材料脆性破坏的作用应力的临界应力极限,加速了脆性破坏。
残余应力产生的脆性破坏在焊接件中是较易发生的。某重型汽车厂生产的车价由于焊接裂纹而大批报废。某造船厂铸造的十几吨重的大型链轮箱,因开箱温度过高而室温较低,壳体交角处从上至下出现断裂裂纹,裂纹速度发展很快。这些都说明在无外力作用下而产生的脆性破坏完全是由残余应力拉应力造成的结果。近些年来,国内外都在大量研究残余应力对裂纹的发生和扩展的影响。对标准试件施加定量的残余应力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该项研究受到较大的限制而进展不快。
超声波时效法是国外较流行的焊后处理、表面局部强化和消除余应力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前苏联的乌克兰延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得到*发展,在*十三届国际焊接学会上被公认为是提高焊接结构疲劳性能方法,并在发达国家*得以推广应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超声波时效处理的工艺及设备已日趋完善,该方法的执行机构轻巧,使用灵活方便、噪音小、效率高、成本低、节能、无污染。
http://zhizhi2030.cn.b2b168.com
欢迎来到陕西安烨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世纪大道,联系人是刘智。
主要经营陕西安烨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振动时效,振动时效设备,振动时效装置,振动时效仪,振动时效机,应力消除设备,提供重大及重点工程项目的大型金属结构的振动时效现场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提供残余应力检测服务等。。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我公司在机械产品领域倾注了无限的热忱和激情,公司一直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价值为目标的理念、以品质、服务来赢得市场,衷心希望能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创成功,共创辉煌,携手共创美好明天!